深夜,星途科技大楼的技术核心区一片死寂,只有零星几个加班的工位还亮着屏幕。陆昀晖办公室的灯光彻夜未熄,浓重得几乎化不开的疲惫感与电脑屏幕的冷光交织在一起。
他面前的屏幕上,密密麻麻地打开着架构图、参数规范和一个正在艰难撰写的报告文档。他的右手指尖无意识地按压着还在隐隐作痛的左臂伤处,仿佛那痛感能刺激他更清醒一些。
屏幕上那份报告的标题刺痛了他的眼睛:《关于向“智策”开放用户情绪分析能力接口的技术可行性及安全合规评估报告草案》。
这是周建林紧逼下的产物。“星途”项目的三大功能中,“企业级心理安全防护包”被周建林视为打通B端市场、实现快速变现的金钥匙。而这个防护包的核心竞争力承诺之一,就是向其捆绑合作的知名企业HR平台“智策”开放一部分用户的核心情绪状态趋势分析结果,助力“智策”优化其员工关怀、风险评估等服务。
周建林的原话还回响在他耳边:“陆总啊,这不是要动原始情绪档案数据!就是把你们那个‘状态曲线’搞好看点导出来嘛!脱敏一下就行了!‘智策’是我们的金主伙伴,没有这个独家甜头,人家凭什么给我们‘星途’开企业端绿灯、付大价钱?!”
脱敏?陆昀晖盯着报告中“拟开放数据类型”里列着的条目:用户情绪状态聚合时间图、高强度负面情绪波动峰值识别索引、特定压力场景情绪恢复能力评估指标。
这些数据一旦关联到特定企业、部门乃至具体的个人头上……这与将用户扒光了站在HR面前区别有多大?更何况,“智策”拿到这些数据后,最终会用于优化“服务”,还是会用于“评估”?承诺如何监督?协议能有多大约束力?这些都是黑洞——用户签了那份冗长的企业服务条款根本不会细看的黑洞!
技术层面阻止不了这个提议被强塞过来。周建林代表的商业力量己经占了上风,预算、人员、推广资源都在他手上捏着,技术中心的话语权被挤压得快要窒息。陆昀晖不能简单说“不行”,那样只会让周建林绕过他首接动手,结果更糟。
他必须给出一个“合规”的方案,一个被技术上了重重枷锁、成本高昂到令人望而却步、最终可能因为用户体验烂到极致或根本无利可图而让“智策”自己选择放弃的方案。
这是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用最坚固、最复杂、最不流畅的技术枷锁,锁住这个潘多拉魔盒的缝隙。目标是让拿到钥匙的人,也觉得开锁的过程太痛苦、锁链的拖累太重、得不偿失!
陆昀晖的眼神冰冷刺骨,手指重重敲击键盘,在报告文档中逐条添加着他构建的技术“锁链”:
双重密码学封印、严格的访问授权链路……
每加一条“锁链”,陆昀晖的心就沉冷一分。这些技术手段理论上可行,依托星途现有的安全架构是能做出来的。但它们带来的代价是极高的算力成本、昂贵的接口和服务来适配这套枷锁……
陆昀晖盯着屏幕,报告最后一部分的关键结论在他笔下落成,字字如坠铅块:
> 综上所述,基于现有技术路径所设计的‘有限度开放方案’,在法律合规层面具有理论可行性。但其操作流程极其复杂沉重……强烈建议管理层重新评估该项开放措施的实际业务价值与潜在用户体验抵触成本,并审慎考虑是否具有推行必要。”
手指离开键盘,陆昀晖靠在椅背上。凌晨的城市灯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他疲惫且布满红血丝的眼睛里投下破碎的光影。房间里只剩下电脑风扇轻微的嗡鸣和他压抑的呼吸声。
一份为“合规”而生、却也明明白白用成本和体验宣判其“死亡”的报告终于完成了。他感觉自己像一个冰冷的焊工,在绝望的深渊边缘,用最坚硬的钢材,亲手焊死那扇他无力完全阻挡的门的最后一丝缝隙。
他看着窗外的夜色,近乎无声地低语,像是在对着空气,也像是在对自己那颗始终无法冷透的心说,“我无法决定……他们拿着这份图纸,是想在这焊死的门外,再炸一条丑陋的通道出来,还是干脆把这栋楼推了,建一座只堆满金币的碉堡。”
那种将技术力量扭曲为最后防线、却不知这防线在资本面前能支撑多久的沉重无力感,如同冰冷的潮水将他淹没。
(http://www.topss1.com/book/adbeed-4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opss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