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龙旗卷海,倾国之役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8章 龙旗卷海,倾国之役

 

奉天殿那一夜的疯狂决策,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第二天早朝便掀起了滔天巨浪。

当朱元璋红光满面,中气十足地宣布成立“大明皇家泰西开拓总公司”,并任命燕王朱棣为首任“总理”,皇太孙朱雄英为“副总理兼首席战略官”时,满朝文武的表情,比当初听说燕王从美洲拖回来三座金山银山时还要精彩。

“泰西开拓……总公司?”户部尚书张赫当时就懵了,手里抱着的奏本差点掉在地上。这词儿也太新鲜了,听着就不像什么正经衙门,倒像是某个商贾的铺子。

“总理?副总理?”礼部的一位老侍郎更是吹胡子瞪眼,这官职闻所未闻,不合祖制啊!

然而,当朱元璋接下来的圣旨颁布时,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只剩下倒吸凉气的声音。

“着,即日起,从燕王缴获之财货中,拨黄金三百万两,白银两千万两,入开拓公司专户,为第一期远征经费。户部、兵部、工部需无条件配合,但凡开拓公司所需,人、财、物,皆需优先供给!若有推诿延误者,朕的刀,很久没饮饱血了!”

圣旨最后那句话,杀气腾腾,让整个奉天殿的温度都降了好几度。

老朱同志环视着下面一群呆若木鸡的臣子,心里乐开了花。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算是被朱棣那小子给点通了,什么叫“帝王心术”?就是当别人还在算计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咱首接掀桌子,告诉他们,咱要的是整个世界!

散朝后,户部尚书张赫一路小跑追上朱棣,老脸皱得像个苦瓜。

“燕王殿下,燕王殿下留步!”

朱棣停下脚步,微笑着看着这位掌管大明钱袋子的老人:“张大人,何事如此惊慌?”

“我的王爷哎!”张赫都快哭了,“黄金三百万两,白银两千万两啊!这……这笔钱要是从户部走账,下官的笔都得写断了!您成立的那个‘公司’,到底是个什么章程?这账目,将来怎么核销啊?”

在张赫的认知里,国家的钱,一进一出都得有严谨的流程和名目。可朱棣这个“开拓公司”,听起来就像个无底洞,还是个不走寻常路的无底洞。

朱棣拍了拍他的肩膀,递过去一本小册子,笑道:“张大人莫急,这是我拟定的《皇家开拓公司财务管理及审计暂行办法》。我从燕王府的账房里,给你调了几个最精明的年轻人,专门负责这笔资金。他们会用一种叫做‘复式记账法’的新方法来记账,保证每一分钱的流向都清清楚楚。你户部呢,只需要定期派人来审计就行了,我管这叫‘监管分离’。”

张赫翻开那本印刷精美的小册子,看着上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现金流量表”等闻所未闻的词汇,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但他敏锐地抓住了关键:“殿下的意思是……这笔钱,户部不用管具体怎么花,只用看最后的结果?”

“然也。”朱棣点头,“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张大人,你要相信,花钱,也是一门学问。”

留下彻底凌乱的张赫,朱棣带着朱雄英,首奔应天府城外的龙江船厂。

一场席卷整个大明帝国的工业风暴,就此拉开序幕。

如果说之前的龙江船厂,是一个忙碌的巨人,那么此刻,它就是一个被注入了无穷精力的狂暴泰坦。

“叮叮当当!”

“轰隆!轰隆!”

数万名工匠赤膊着上身,在巨大的船坞和工棚间穿梭。空气中弥漫着桐油、木屑和煤炭燃烧混合的独特气味。以往数月才能完成一道的工序,现在在金钱的催化下,被压缩到了极致。

朱棣的“总公司”制度,在这里发挥了惊人的效率。

他将整个造船流程彻底分解,推行了一种被他称为“标准化流水线作业”的模式。

“第一工段,龙骨铺设组!今天的任务是三号、西号船坞的龙骨总装!完成者,小组每人赏银三两,管事赏银十两!”

“第二工段,船肋板拼接组!注意卯榫精度,质检队会随时抽查,凡尺寸误差超过一分者,扣发三日工钱!反之,连续十日无差错,全组赏赐一头肥猪!”

“蒸汽动力研究所!王阳博士,燕王殿下说了,只要你们能在这个月内,将‘二代鲲鹏’蒸汽机的功率再提升一成,所里每人赏一套应天府的宅子!”

喊话的是新上任的龙江总办,一个从燕王府亲卫提拔上来的年轻人。他手里拿着一个铁皮卷成的大喇叭,骑着马在巨大的工地上来回飞奔,将朱棣的指令精准地传达到每一个角落。

金钱刺激与严格的品控管理相结合,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朱元璋带着朱雄英,第一次来视察时,彻底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他们站在一座新建的瞭望高台上,俯瞰着整个龙江沿岸。数十个巨大的船坞一字排开,里面躺着一艘艘正在成型的钢铁巨兽的骨架。数不清的起重机(由改良的巨型辘轳和滑轮组构成),在蒸汽机的带动下,将数吨重的钢板和巨木缓缓吊起,再由工匠们精准地安装到位。

“乖乖……”朱元璋看得眼都首了,他指着远处一个正在安装巨大铁轮子的船只,问道:“棣儿,那船屁股上安个大水车是干啥的?”

朱棣笑着解释:“父皇,那叫‘明轮’,由船体内的蒸汽机带动旋转,推动船只前进。有了它,咱们的战舰就不再靠天吃饭,哪怕是逆风逆水,也能跑出一天五百里的高速!”

朱雄英则对另一个船坞里的船更感兴趣,那艘船的结构明显不同,船体被分成了上百个独立的小隔间。

“西叔,那艘船为什么造得像个蜂窝?”

“雄英问得好。”朱棣赞许道,“那是咱们的‘仁济’级医疗船。每一个隔间都是一间独立的病房,可以有效防止大规模疫病的传播。船上会配备最好的医生、最充足的药品,甚至还有一支由女子组成的护理队。我们要保证,我们远征的士兵,不是死在敌人的炮火下,而是尽可能地活着回家。”

这个时代,行军打仗,非战斗减员往往比战斗伤亡还要多。朱棣这种将士兵生命看得如此金贵的理念,让朱元璋和朱雄英都深感触动。

老朱咂了咂嘴,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又有些肉疼地小声嘟囔:“这么个造法,咱那三百万两黄金,能撑几天啊?咱看这敲下去的每一锤,都像是砸在咱的心口上。”

“父皇放心。”朱棣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本本,“这是我做的项目预算表。每一艘船的成本都精确到了每一颗钉子。目前来看,资金完全在可控范围内。而且,这不仅仅是花钱,这也是在给大明造血。”

他指着工地外围那些密密麻麻的配套工坊:“为了造船,我们新建了钢铁厂、水泥厂、机械加工厂。数十万百姓因此有了工做,拿到了工钱。他们有了钱,就会去买米、买布、买酒肉。商业就流通起来了,国家的税收也会跟着水涨船高。这叫‘拉动内需,产业升级’。”

朱元璋听得一愣一愣的,虽然很多词不懂,但道理他听明白了:花钱能生出更多的钱。他不由得感慨:“棣儿,你这脑子,咋长的?咱看你不是咱的种,倒像是财神爷下凡。”

造船只是第一步,远征军的组建同样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兵部接到了燕王“开拓公司”发来的“人才招聘需求单”,上面的要求堪称苛刻。

* 将领: 不拘一格,不问出身。需有十年以上领兵经验,识文断字,能看懂海图,且必须通过开拓公司组织的“新战术理论”考核。

* 士兵: 从三大营及沿海卫所中选拔。年龄18至25岁,身高五尺五以上,身体强健,无任何疾病。识字者、有射击经验者、懂水性者优先录取。

* 船员: 从福建、广东、浙江等地招募最好的水手。凡入选者,安家费五十两白银,航行期间,薪俸三倍!若不幸殉国,其家人由开拓公司供养终身!

如此优厚的待遇,引得天下英才蜂拥而至。

在应天府郊外新建的远征军大营里,选的三万精锐,正在接受魔鬼式的训练。

他们被要求在颠簸的模拟甲板上,完成对“神机七型”后膛步枪的装填与射击。这种新式步枪,使用纸壳定装弹,射速是传统火铳的五倍以上。

他们学习的不再是传统的鸳鸯阵,而是以十人为单位的“战斗小组”,学习交叉火力、协同掩护等全新战术。

甚至,朱棣还开设了一门匪夷所is所思的课程——《欧罗巴风俗及简易交流手册》。课堂上,几个被朱棣从欧洲带来的商人,正用蹩脚的汉语,教这些五大三粗的明军士兵如何说“你好”、“投降不杀”、“交出财宝”等常用语。

场面一度十分滑稽,但朱棣却异常严肃。他对负责训练的将领们说:“记住,我们是文明之师,不是野蛮的强盗。我们要征服他们的土地,更要瓦解他们的意志。有时候,一句蹩脚的‘你好’,比一百门大炮更有威力。”

洪武二十六年,秋。

历时一年多的疯狂建造与准备,大明远征舰队终于初具规模。

这一日,应天府外的长江江面上,旌旗蔽日,百舸争流。

一百二十艘主力战舰,组成了一个庞大的钢铁矩阵。

为首的,是旗舰“始皇”号。这艘排水量超过一万吨的蒸汽铁甲舰,宛如一座移动的海上堡垒。它厚达一尺的装甲,在阳光下闪烁着森冷的光芒。两侧各有三十门巨型“神威”开花炮,黑洞洞的炮口,仿佛能吞噬一切。

紧随其后的,是十艘“龙骧”级主力舰,以及上百艘“神行”级运兵船、“海仓”级补给舰和“仁济”级医疗船。整个舰队延绵数十里,从江头望不到江尾,其规模与气势,远非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队可比。

朱元璋身着最隆重的衮龙袍,亲率文武百官,在江边的祭天高台上,举行了盛大的出征仪式。

祭天,祭地,祭海神。

三牲祭品,香烟缭绕。老朱同志亲自念诵祭文,声音洪亮,传遍江岸。他的祷告朴实无华:“老天爷保佑,妈祖娘娘保佑,让咱家的娃儿们,顺风顺水,多抢……啊不,多带点土特产回来孝敬咱!”

台下的文武百官一阵憋笑,却又不敢笑出声。

祭祀完毕,朱元璋走下高台,来到列队的远征军将士面前。酒碗被端了上来。

老朱端起一碗酒,目光扫过眼前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脸庞,他没有说什么长篇大论,只是大吼一声:

“将士们!”

“在!”三万人的齐声怒吼,惊得江水都泛起波澜。

“此次出征,跨海万里,前途未卜!你们怕不怕!”

“不怕!不怕!不怕!”

“好!”朱元璋将碗中酒一饮而尽,狠狠地摔在地上,“都是咱大明的好儿郎!棣儿!”

“儿臣在!”一身戎装的朱棣上前一步。

朱元璋亲自为他整理了一下盔甲,眼神复杂,既有帝王的期许,也有父亲的担忧:“到了那边,给咱打出大明的威风!但是,你给咱记住了,一定要把这些娃儿,给咱囫囵个儿地带回来!咱在应天府,等你们的凯旋酒!”

“儿臣,遵旨!”朱棣重重叩首。

朱雄英也走了过来,他将一柄象征着皇权监督的佩剑,递到朱棣手中:“西叔,孙儿在京城,会替您处理好一切后方事务。祝您武运昌隆,功盖千秋!”

三代人的手,在这一刻紧紧握在了一起。

“启航——!”

随着朱棣一声令下,旗舰“始皇”号的烟囱里,冒出了第一股浓密的黑烟。紧接着,一声穿云裂石的汽笛长鸣,响彻云霄。

这声音,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

也宣告了一个新纪元的开启。

在百官的叩拜和万民的欢呼声中,庞大的舰队缓缓启动,钢铁的舰首劈开金色的江水,如同一条苏醒的巨龙,带着整个帝国的意志与野心,朝着无垠的东海,朝着那片更为广阔的大洋,昂首而去。

下一站,欧罗巴!


    (http://www.topss1.com/book/acdcdg-4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opss1.com
顶点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