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墨影绘图·智破儒辩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6章 墨影绘图·智破儒辩

 

第76章 墨影绘图·智破儒辩

晨曦微露,村后的山坡上,一群孩子己然整齐列队。诸葛明手持炭笔,立于一块平整的石板前,身后放置着几十张粗制的桑皮纸,纸上墨痕未干,隐隐勾勒出山川的大致轮廓。

他转身面向孩子们,语气温和却又透着不容置疑:“你们要记住,画图时,需先确定方位,而后测量距离。咱们今日所学,并非仅是识字断句之外的小技巧,而是关乎安身立命的大道。”

小石头蹲在地上,手持树枝在地面划着首线,眼中满是兴奋,高声道:“先生,那咱们这就开始吧?”

诸葛明颔首,抬手遥指远处起伏的丘陵:“以这片山为界,咱们先精确丈量庄田边界,再按比例缩小绘制到纸上。”

言罢,几个孩子手持简易测量工具围拢过来。有丈绳、带刻度的木尺,还有他们自制的简易罗盘。这些在旁人眼中不起眼的物件,此刻在孩子们手中,却成了测量山川的得力工具。

诸葛明一声令下,孩子们立刻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拉绳丈量,有的专注记录数据,还有的在纸上绘制线条。小石头尤为机灵,计算迅速,能快速将实际地形转化为图纸布局。

一个多时辰后,一张虽简约却清晰的地形图大功告成。纸上的村落栩栩如生,房屋分布、田埂走向一目了然。

“哇!”一个孩子不禁惊叹,“这……这不就是咱们村子吗!”

黄婆拄着拐杖缓缓走来,俯身凝视地图,眼中泛起泪光:“我活了六十余载,从未想过咱这穷地方,竟能被画在纸上。”她抬头望向诸葛明,语气中满是敬重:“您办的这学堂真好,日后我想让孙子也来求学。”

诸葛明微笑点头,心中明白,这张地图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一幅图,更是知识观念的转变——知识不再为权势家族所独占,而是能在普通百姓中扎根,成为造福民众的工具。

此时,一个年轻小伙气喘吁吁跑来:“先生!赵午派人来,请您去庄上一趟。”

赵午是附近颇具规模的庄园主,田产广袤。此前,他听闻诸葛明教孩子们天文地理知识,只当是读书人的消遣。昨日得知学堂竟能绘制全村地图,不禁心生好奇,在信中写道:“若真有此本事,定要让我见识见识。”

诸葛明收到请帖后,心中己有打算。他叮嘱小石头等人继续练习绘图,便前往赵家庄园。

不多时,诸葛明抵达庄园,赵午亲自相迎,神情中满是好奇与试探:“诸葛先生果非常人,那些孩童竟能绘出如此详尽的地形图,令人钦佩。”

诸葛明拱手还礼:“不过是依理推算,辅以实地测量罢了。”

赵午点头,话锋一转:“近日我欲将田产分给大儿子,却愁于缺乏依据,不知先生能否为我绘制一份田亩图?”

“自然可以。”诸葛明爽快应下,“但丑话说在前,若以此图为凭据,日后便需以实际测量为准,不可随意更改。”

赵午微微一愣,旋即笑道:“先生真是通情达理之人。”

此事传开后,儒生们颇为不悦。董仲达得知,怒不可遏,在儒林会中猛拍桌子,站起身来大声叫嚷:“这成何体统?一个学堂,怎能替人丈量田地?若人人效仿,礼法何在?祖宗规矩又置于何地?”

一旁的儒生附和道:“正是!《周礼》有云,丈量土地乃官府职责,岂容无知之人随意插手?”

然而,郑知秋亲自前来查验时,情况却截然不同。他让学生当场测绘村口空地,并随机检查尺寸。小石头仅凭目测与简单计算,误差竟不到半步。

郑知秋仔细观察后,面露满意之色。他缓缓起身,目光扫视周围儒生,高声道:“能识字读书、断句固然重要,但所学若无法应用于实际,便是空中楼阁,毫无根基。你们整日诵读经书、讲究礼仪,可曾有人真正下过田地?可曾有人亲眼看过山川河流?”

言毕,场中顿时鸦雀无声。

最后,郑知秋走到诸葛明身旁,低声道:“你这方法别具一格,若能整理成书,或许能在州府推广。”

诸葛明微微一笑,躬身致谢:“若大人有此想法,学生愿略尽绵薄之力。”

送走郑知秋后,夜幕渐临。学堂内灯火通明,炭笔在纸上的沙沙声不绝于耳。

千里之外的襄阳城,董仲达悄悄修书一封,送入蔡府:“此风若任其发展,恐将动摇纲常。”烛火摇曳,信纸轻轻飘动,却似一颗沉重的棋子,悄然落下。

而诸葛明仍在桌前奋笔疾书,浑然未觉暗流涌动。他深知,这场变革,方才拉开序幕。

曙光初照,襄阳城头炊烟袅袅升起。诸葛明身着素袍,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幅绘制于桑皮纸上的《赵庄田亩图》,步入蔡府大门。

这幅图,是学堂的孩子们耗时三日,经实地测量、反复核对校正而成。图中,赵五郎庄园的每一块田地、每一条水渠皆标注清晰,村里的小路与树林边界也详尽记录。图上还有小石头工整书写的丈量说明与比例换算方法,条理清晰。

“这是孩子们绘制的,呈予大人参考。”诸葛明拱手,语气不卑不亢。

大堂之上,蔡瑁稳坐主位,神色未变,接过图卷细细端详。良久,他缓缓点头:“嗯,倒还像那么回事。”言罢,他吩咐手下将图卷送至州府档案馆备案,并轻声道:“若能派上用场,各县丈量田地时可作参考。”

此举虽未公开表态,实则认可了地图的价值。消息传开,百姓惊叹——村里孩童绘制的地图,竟被官府采纳!其中最为震惊的,当属董仲达。

夜幕笼罩,学堂内灯光如豆,映照着几个伏案的身影。诸葛明站在窗前,望向蔡府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冷峻。

“你们几个,过来。”他轻声招呼。

小石头、阿禾、李三娘等十几位聪慧的学生围拢过来。他们虽年仅十二三岁,眼神中却透着超越年龄的认真与期待。

诸葛明拿出一本亲手抄写的《简易密码术入门》,翻开第一页,指着上面的几个符号道:“这是最基础的替换密码。例如,‘天’代表‘兵’,‘风’代表‘退’,若写‘天风南行’,其意即为‘派兵南撤’。”

孩子们闻言,惊讶地瞪大双眼。

“先生,这……能用于千里传信吗?”小石头忍不住问道。

“若有人用心学,自然可以。”诸葛明点头,声音愈发低沉,“今日所学,或许日后将成为千里传信、指挥万军的基础。你们要记住,知识并非仅存于纸上,更应铭记于心;知识亦非朝堂专属,民间处处皆是。”

他将书册一一分发,目光扫过孩子们稚嫩的脸庞,仿佛看到未来的希望如种子般,在黑夜中悄然萌芽。

“明日起,我将教你们如何通过星象判断时间,依据地形推测战局。你们务必牢记,真正的学问并非仅靠背诵经文,而是要能解决实际问题。”

屋外,风声沙沙,似有低语。窗外,星星悄然移动,北斗七星隐约可见。


    (http://www.topss1.com/book/jfea00-7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opss1.com
顶点小说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