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讯室的灯光惨白,照在孙茹脸上,却映不出半分神采。她如同一具被抽空了灵魂的躯壳,蜷缩在冰冷的铁椅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地面。陈默的质问像重锤般落下,关于时间差,关于张强指甲的撕裂伤,关于那本伪造的日记…每一个问题都精准地砸在案件最关键的逻辑裂痕上。
“我不知道…我不记得了…”孙茹的声音干涩麻木,像生锈的齿轮在转动,反复重复着这句话。她双手神经质地绞着衣角,指节泛白,身体微微颤抖,却并非恐惧,而是一种深陷迷雾、找不到出口的绝望迷茫。“那天晚上…像一场噩梦…碎片…都是碎片…他打我了…很疼…然后…刀…血…好多血…”她的叙述支离破碎,时间线混乱不堪,记忆如同被撕碎的纸片,无法拼凑完整。
陈默额角青筋跳动,强压着怒火。孙茹的状态太诡异了,不像是抗拒交代,更像是…她真的不知道。她对自己精心策划的“完美犯罪”细节,似乎一片混沌。
隔壁的监控室里,苏棠和陆小满透过单向玻璃看着这一切。苏棠眉头紧锁,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手术刀,解剖着孙茹每一个细微的反应。陆小满则脸色苍白,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孙茹此刻的茫然和记忆缺失,让她想起了自己笔记本上那些莫名出现的字迹,以及那种被无形丝线牵引的恍惚感。
“她的记忆被动了手脚。”苏棠的声音冰冷而笃定,打破了监控室的寂静。“不是装傻。是认知层面的混乱和缺失。关键节点被模糊、覆盖了。”
“催眠?”陈默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带着压抑的烦躁,“林深给她做过催眠回溯!”
“不止。”苏棠调出孙茹在林深诊所的诊疗记录电子档,密密麻麻的预约时间跳出来。“看频率。案发前三个月,每周两次,雷打不动。每次时长…都精确控制在50分钟。”
她将记录投影放大,指尖点着其中几次咨询的简短摘要关键词:“初期:创伤倾诉、安全感重建;中期:认知重塑、积极意象引导;后期:压力情境模拟、应激反应脱敏…”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冰冷的嘲讽,“标准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治疗流程,完美无瑕,任谁也挑不出毛病。但问题在于…”
苏棠切换画面,屏幕上出现的是技术科恢复的、从林深诊所隐秘渠道获取的几段零碎咨询录音片段(非正式记录,来源存疑)。她点开播放,同时调出音频频谱分析图。
第一段录音(标注:案发前8周):
林深温和的声音:“…孙女士,试着回忆那个让你感到安全的角落…对,想象阳光照在皮肤上的温暖…记住这种感觉,它是你的锚点…”
背景音:极其微弱、有规律的“嘀嗒”声,像是秒针走动,频率稳定在1赫兹左右。
孙茹的声音放松,带着一丝疲惫的依赖:“…暖和…像小时候外婆家的院子…”
第二段录音(标注:案发前4周):
林深的声音依旧平稳,但用词开始出现微妙的重复和强调:“…当威胁逼近,那种熟悉的恐惧感会淹没你…心跳加速,时间扭曲(Time Distortion)…视野变窄…记住,这是你的身体在准备保护你…唯一的选择…”
背景音:“嘀嗒”声依旧,但音量似乎略微提高。频谱图上,在孙茹呼吸频率附近,出现了一个极低频的、几乎与环境噪音融为一体的持续性声波信号(标记:X-7载体?)。
孙茹的呼吸变得稍显急促:“…喘不过气…他…他又来了…”
第三段录音(标注:案发前2周):
林深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引导力,语速平缓,关键词反复出现:“…厨房…刀在茶几上…他扑过来…巨大的愤怒…时间被压缩(pressed Time)…你的反应是本能…是唯一的生路…记住那种感觉…迅速、精准、别无选择…” 在说到“迅速、精准、别无选择”时,背景音里那稳定的“嘀嗒”声节奏,出现了极其短暂而轻微的加速。
孙茹的声音如同梦呓,带着一种被催眠后的顺从:“…本能…别无选择…要快…”
苏棠暂停播放,指着频谱图上那几乎看不见的异常声波和“嘀嗒”声的节奏变化:“看到没有?在看似标准的治疗框架内,林深植入了三重操控:1. 听觉暗示:稳定的‘嘀嗒’声,可能配合香薰中X-7的作用,在潜意识层面建立时间感知锚点,为后续‘时间压缩’概念铺路;2. 概念植入与重复强化:反复强调‘时间扭曲’、‘时间压缩’、‘别无选择’、‘本能反应’等关键词,在放松和信任状态下,将这些概念与孙茹真实的创伤感受(恐惧、窒息)进行神经层面的关联捆绑;3. 场景细节嵌入:在深度放松或轻度催眠状态下,将‘厨房’、‘刀在茶几’、‘扑过来’等具体场景细节,如同种子般植入孙茹的创伤记忆网络,并引导她将虚构的‘防卫细节’(迅速、精准)与这些场景进行虚假嫁接。”
她调出孙茹报案时的原始笔录,指着其中一段:“‘他喝了酒,像疯了一样扑过来,刀子就在茶几上…我…我就抓起来…’ 看这描述,和林深在录音中引导的细节几乎一字不差!这不是巧合,是记忆被定向编辑后的复述!林深通过数十次重复咨询,像程序员编写代码一样,将一套精心设计的‘防卫记忆’程序,覆盖、嫁接、融合进了孙茹原本破碎的创伤记忆里!”
陆小满听得浑身发冷。她看着屏幕上那些被标记出来的关键词和声波分析,仿佛看到了林深那双优雅的手,如何如同最高明也最冷酷的工匠,在孙茹的大脑里进行着无声的雕刻。那些“温暖的安全感”、“专业的引导”,全都是麻痹感知、打开心防的麻醉剂!而“时间压缩”、“别无选择”、“精准本能”…这些听起来合理甚至带着专业术语的词汇,竟是植入虚假行动指令的毒针!她下意识地摸向口袋里的加密笔记本,指尖触碰到冰凉的封面,那个“7:03”的数字仿佛在发烫。这个时间…会不会也是某种…被植入的指令?
“所以…她真的相信自己是正当防卫?”陈默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带着难以置信的寒意。
“在她的认知里,那就是‘真实’。”苏棠的语气斩钉截铁,“林深利用了她真实的创伤和恐惧作为土壤,通过数十次重复的咨询‘灌溉’,让这颗虚假记忆的种子生根发芽,最终结出了‘完美自卫’的毒果。她记得恐惧,记得疼痛,记得血…但关于‘计划’、‘伪造’、‘时间差计算’这些真正属于她主观故意的核心部分,记忆要么被刻意模糊成‘噩梦碎片’,要么被林深植入的‘应激本能’、‘时间扭曲’概念彻底覆盖和替代了。她的大脑,己经无法区分哪些是真实经历,哪些是被灌输的‘剧情’。”
监控室里一片死寂。单向玻璃另一面,孙茹依旧茫然地重复着“不记得”,像个迷失在自我意识迷宫里的囚徒。她的“完美犯罪”不仅体现在现场,更深植于她自己的脑海,成为一道坚不可摧的心理屏障。
陆小满猛地低下头,飞快地翻开自己的笔记本,手指颤抖着翻到空白页。一股强烈的、无法抗拒的冲动驱使着她,拿起笔,在纸页中央,不受控制地写下一个词——“嫁接”。墨水在纸面上洇开,字迹带着一种她自己都感到陌生的冷静和工整。写完后,那股冲动如潮水般退去,留下更深的寒意和恐惧。她看着那个词,如同看着一个来自深渊的烙印,浑身冰凉。
林深诊所的灯光永远柔和。他并未在办公室,而是在隔壁一间专门用于深度放松治疗的小隔间内。隔间布置得如同舒适的卧室,灯光昏暗,空气中弥漫着比平时更浓郁的“安神”香薰气息。
林深坐在一张宽大舒适的扶手椅中,对面,一个面容憔悴的中年男人(王斌,互助小组成员之一)半躺在躺椅上,双目微闭,呼吸平稳悠长,显然处于深度放松或浅度催眠状态。
林深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语速平缓如溪流:“…王先生,想象你回到那个会议室…阳光透过百叶窗,灰尘在光柱里跳舞…你看着那份报表…对,就是那份有问题的报表…数字…那些错误的数字…它们就在那里…那么明显…”他巧妙地引导着对方的记忆场景。
他一边说着,一边极其自然地抬起右手,做出一个习惯性的、似乎是在思考时轻点太阳穴的动作。然而,在他右手抬起的同时,他戴着皮手套的左手,却极其隐秘地、借着扶手椅宽大扶手的遮挡,在下方做了一个幅度极小却异常清晰的屈指动作——食指与中指快速并拢、点压掌心两次。这个动作快如闪电,与右手点太阳穴的动作几乎同步完成,完美地融入了肢体语言的“背景噪音”中。
与此同时,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准的探针,透过昏暗中男人微闭的眼睑,捕捉着他脸部肌肉每一丝细微的抽动和眼球的快速运动(REM睡眠期特征)。当男人眉心几不可察地微微一蹙,呼吸出现一丝微弱的滞涩时,林深的声音立刻无缝衔接,带着不容置疑的引导力:“…现在,仔细看…坐在你对面的李经理…他的眼神…是不是在你指出错误前,就扫过那几个数字?…对…就是那种…事先知情的眼神…那种…带着一丝…嘲讽和得意的眼神?…记住那种感觉…记住那个眼神…”
男人的呼吸变得稍微急促,眼皮下的眼球转动加快,喉结滚动了一下,似乎正在潜意识层面激烈地“观看”和“感受”着林深描绘的场景。
林深的嘴角,掠过一丝极淡的、转瞬即逝的弧度。他继续用平稳的语调巩固着这个刚刚被“嫁接”进去的记忆细节:“…那种眼神让你愤怒…也让你确信…他不是疏忽…他是故意的…为了让你在周会上难堪…”
治疗仍在继续,昏暗的灯光下,只有林深平稳的引导声和男人逐渐变得沉重而带着一丝愤怒的呼吸声。空气里,那特制的香薰无声地弥漫着,X-7分子在静谧中寻找着与应激激素结合的契机。
记忆的土壤?
林深的目光落在男人微微起伏的胸膛上,无声低语。
只需撒下合适的种子,便能开出我需要的花朵。无论这花朵的名字,是仇恨,还是…服从。
(http://www.topss1.com/book/a0iaaj-2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topss1.com